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《谈心社》栏目(公众号:txs163)出品科元网,每天更新。
《折腰》,宋祖儿“复出”的第二部作品,猝不及防来了。
曾经一张绿裙的路透照就小小轰动过互联网,空降上线自然更是让人拉满了期待。
尽管男主是舆论风口浪尖的常驻人员,劝退了一些观望的观众。
但站内热度连创“最快纪录”,不到一周了破3万,翻译过来就是,还挺红。
社长也前去给点击量添砖加瓦,不得不说,这样的好成绩,很大一部分,是宋祖儿“哭”出来的。
真哭、假哭、真假参半哭,不仅哭出美貌,哭出风采,哭出我见犹怜,还哭出了区分度。
01
宋祖儿,如何能哭得漂亮
宋祖儿有双杏眼。
内眼角尖细,带起上扬走势,让她看起来凌厉、有主意。外眼角圆润微垂,冲淡了强势气息。
目如点漆,若泛起泪光,那就是漆眸含星。
再往下,是高挺流畅的鼻子和樱桃小口,又萌又英气。
像只灵狐,但比灵狐更倔、更稳当。
以上不是彩虹屁,毕竟内娱可能缺帅哥,但最不缺的就是各式各样的美女。
可美貌不能单摆浮搁着看,得搭上演技才能焕发出来。
来看剧中前几场代表性哭戏。
这是小乔暗下决定,要送姐姐私奔前夜:
小乔的堂姐大乔和家奴谈上了恋爱。可大乔眼看着要被父母包办婚姻,名义上是和亲,其实是送给仇家当战利品,从此是杀是剐,任凭男方处置。
大乔表示愿为家族和封地人民的安全,牺牲小我。
她对小乔说,咱姐妹两个,只要有一个幸福就够了。
大乔的泪也值得品一品
小乔听到这里,镜头怼近再怼近她的鹅蛋小脸,记录了她落泪全过程。
她心疼姐姐的处境,也物伤其类,为自己前途未卜而忧伤。
于是慢慢重复姐姐的话:“我们姐妹二人,只要一个人嫁得顺心顺意,就足够了。”
说着说着,眼神从迷茫忧伤转向坚决。小乔已然下定决心,要协助姐姐追求婚恋自由,她来替姐姐——眼中水雾慢慢散去,她始终没有落下泪来。
这是送姐姐和男友私奔时的眼泪:
小乔从来胆大、主意正,送大乔上车时,还背转身去,一副狠心模样。
等马车开走,姐姐真破釜沉舟,没有回头路了,她才转回头,望向姐姐离开的方向,露出早已滚落的半边泪痕。
对比后来跟她“仇人老公”魏劭,虚与委蛇时的委屈抽噎:
此时的哭是发自内心的难过。
姐姐追求了真爱科元网,她想她反正没有真爱,她的真爱是家族和百姓的安危,所以干脆替她姐姐出嫁。
小乔眼神慌乱,嘴唇微张,不光是舍不得,也在恐慌未来。
后来和姐姐久别重逢,虽然很快又要分开,又忍不住哭出来。
这个阶段,小乔已和魏劭打过几轮交道,探了几次魏劭的底线,发现他有底线。知道这不是大奸大恶之人,再国仇家恨,也不会胡作非为。
所以神色不再慌张,目光如炬,只是对姐姐依依不舍。
先婚后爱刚推进到“先婚”阶段时,小乔只在家里人面前,掉过真眼泪。
出嫁前和祖父道别:
接住了对面金士杰老师的戏
祖父年轻时也杀伐果断,开疆辟土,如今却衰弱至此。身体上撑不住,心理上更无力,除了让孙女和亲,没有其他办法。
小乔望着迟暮英雄,面对叮嘱,眼泪里有亲情,也有大义。
几经周折,终于大婚,此时小乔刚得知祖父去世消息不久。
小乔深知和亲不易,但大婚当夜,当魏劭威胁她此后“只做魏家妇,不做乔家女”,并摔门离去时,依然压不住痛苦和恐惧,倒地痛哭。
却又不能被人发现,只好自抑。
宋祖儿哭得层次分明,每一次掉眼泪,都是有效情绪。
把一个老套玛丽苏故事,演出了本不属于古偶的深度。她和她演的小乔,都是聪明相。
02
只放不收,哭戏大忌
宋祖儿最出圈的哭戏,还得属《乔家的儿女》。她饰演的乔四美吃尽了爱情的苦,诠释了什么叫不撞南墙不回头。
她用身体语言构建了一套完整的“四美式哭泣语法”。
在大哥面前摊牌,直面渣老公出轨的时候,四美的眼泪在眼眶积聚,但迟迟不落。
直到控制不住,说了句\"我都知道\",然后抬头梗脖子,故作强硬。
但这句说完后,还是决堤。
这时的四美,还是小女孩的倔强。
而后来真的心灰意冷时,同样一双泪眼,也看得出满满的疲惫。
这种“延迟崩溃式哭戏”,像一种沉浸式演出,带观众慢慢进入角色的心,而不只是肤浅地发泄情绪。
对塑造角色而言,哭戏是把双刃剑,用好了事半功倍,用不好又会反噬。
前些年AB和刘德华拍对手戏时,因为哭不出来滴了半瓶眼药水,至今也是一段妙谈。
但比起简单的僵硬科元网,更可怕的是只放不收。通常呈现为,夸张的面部和肢体表情、一个灭掉世界的高音,和让人听不出重点的台词。
否则“蚂蚁竞走十年了”和“海娃之死” 也不会让人如此印象深刻,被鬼畜这么多年。
“蚂蚁竞走”这款哭戏展现的是一种诡异的割裂感。
面部肌肉扭曲,近乎痉挛,台词念得平铺直叙,情绪传达都靠吼,拖长音调,整个表演毫无节奏,还违背人类的生理规律。
其实人在极度悲伤时,说话不会拖沓,不会一字一顿。
她只是在表演一种“我此刻该悲伤”的状态,而不是真的在悲伤。
“海娃之死”也差不多,没有情绪积累的过程,只给你演“难过崩溃”的结果。
“海娃死了!”的悲伤和冲击只到达了嗓子和四肢。台上三个人里,黄圣依饰演的亲妈反而是最看不出伤心的。
这类只放不收的皮相哭戏近几年已快绝版,曾经《新娘大作战》里的AB和《墨雨云间》进修前的吴谨言都这么演过。
为什么悲恸不用管,观众能看到在提高嗓门喊台词掉眼泪,就够了。
至于五官扭曲变形,可能是因为眼泪是挤出来而不是自然流露出的。
古偶是哭戏重灾区,演技不足的情况下,通常美貌和感染力不可兼得。
不过近些年各家大概是吃过了苦头,感染力不足,那就选美貌,起码能避免被嘲。
偏爱营销绝美落泪,不再做大表情。
不会再出现收不住的情况,但也走向同质化的乏味了。
03
哭戏,哭的是什么?
哭戏的目的,不是展示演技或美貌,而是让观众透过眼泪,看到角色的灵魂在颤抖。
能做到这一点,大体需要三点。
一是上面写的,不要形式,要真实。
一旦为哭而哭,再哀怨的情绪,都变成了喜剧。
比如此处,刻意演的就是一种假哭,以达到一种喜剧效果。(同时也建议祖儿还可以精进一下台词)
二是要层次递进。
近期的正面例子,《蛮好的人生》里的孙俪:
倒数第二集,孙俪演的胡曼黎迎来了40岁生日。
她爸爸,一个笨嘴拙舌的老实人,为她准备了一场浪漫惊喜。
还在克服脑梗后遗症的老爸,颤悠悠拿出现钞,叫她去买奶油蛋糕,庆祝40岁生日。
胡曼黎自己都忘了生日,不好意思起来:“40岁过什么生日,老啦!”
老爸的爱意从流出眉间眼底流出:“你在爸爸心里,永远都是小姑娘。”
胡曼黎呜呜哭了出来,但只允许自己脆弱几秒钟,马上又回到调皮的样子,笑出声。
老爸唱起生日歌,她又忍不住哭,眼泪止不住掉,再蒸不熟、煮不烂的女强人,此刻也软和下来。
她亲亲爸爸,撒娇着说:“还是爸爸对我好。”
前边几十集的委屈、艰难、一关又一关,都在这场哭戏里化解了。
哭戏要打动人 ,还得学会反套路。
顺撇演悲痛、怒吼,再认真,也带着点假。因为太单一、太片面。
换个思路,笑着哭、沉默着哭、边做日常动作边哭……意外造就了反差感,反差感又造就了复杂性,人物内心能迅速丰满起来。
当然这一切的基础,都建立在一个好故事之上。
可以预见《折腰》里的宋祖儿哭得再好,大概也不会如乔四美那么“哭名远扬”,因为本质上还是一个套路故事,原著中女主是个只负责美美美的挂件,剧中改出了脑子,但难免有硬伤。
经典如《甜蜜蜜》中的张曼玉,《天下无贼》里的刘若英,都是在一个好故事里,用的“反套路”的技术。
李翘在认领豹哥尸体时的表演,被誉为华语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哭戏之一。
张曼玉这场戏,层次之复杂流畅,简直令人震撼:
多年男友兼恩人豹哥,意外死亡,她去警局认尸。豹哥脸被打烂,已经看不出来,她叫警察帮他翻身。
豹哥当年为了哄她开心,在背上纹的米老鼠出现了。张曼玉看到那个纹身,突然笑了出来——
也许在回忆似水流年,也是对命运无常的本能反应,用幽默来掩盖巨大痛苦。
但马上,情感战胜了脑子,笑容瞬间凝固,嘴角抽搐,她哭了出来。
眼睛原本是涣散的,哭出来后,反而聚焦了——度过了最初的茫然阶段,现在她要直面残酷的现实了。
意外的悲剧来袭,笑中带泪比嚎啕痛哭更贴近人性。
这时的哭不是为了给人看的,而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。
《天下无贼》里的刘若英:
故事结尾,她在餐厅吃烤鸭的时候,听说了爱人去世的消息。
刘若英没按既定套路,放下手中的一切,对着观众开哭。
她继续沉浸在当时的情境里,嚼着食物,机械地咀嚼、吞咽。大概也是出于自我保护,而做的掩饰。
成年人是这样的,喜怒哀乐不欲人知。
可眼泪还是滚下来,不受控制。她甚至没有抬手去擦,只是任由泪水混着烤鸭,一起咽下。
她是在压抑情绪没错,但这个逼自己吃下去的动作,也在传达另一个信号:
不管什么境遇,我都不能放弃自己,我要继续活下去。
张曼玉在用幽默传达哀痛,刘若英则是在以静制动。
最好的哭戏,都是“哭不出来”的哭戏,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一样。
好的演员,一定都是生活家。
而好的哭戏,能看见悲伤如何重塑一个人的灵魂。
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《谈心社》栏目(公众号:txs163)出品,每天更新。
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